昨天我们带大家了解了西医是如何诊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今天我们带大家从中医的角度了解下如何辩证诊治SPID。
一、中医是如何定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1、定义上与西医相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ofPID)是PID的遗留病变,以往称为慢性盆腔炎,多是由于PID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迁延日久而来,临床缠绵难愈,以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发病部位及病理不同,可分为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2、但疾病范畴由于中医古籍无此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癥瘕”“妇人腹痛”“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症”等范畴。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因病机是什么?本病病因较为复杂,但可概括为湿、热、瘀、寒、虚5个方面。湿热是本病主要的致病因素,瘀血阻遏为本病的根本病机。
1、湿热瘀结湿热内蕴,余邪未尽,正气已伤,气血阻滞,湿热与瘀血交结,阻滞冲任、胞宫、胞脉。2、气滞血瘀素性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而血瘀,阻滞冲任、胞宫、胞脉。3、寒湿瘀滞经行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伤及冲任、胞宫、胞脉,血为寒湿所凝,血行不畅,凝结瘀滞而发病。4、气虚血瘀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正气不足,余邪留恋或复感外邪,留着于冲任、胞宫、胞脉,血行不畅,瘀血停聚而发病。5、肾虚血瘀素禀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冲任气血失调,血行瘀滞,或久病不愈,肾气受损,瘀血内结而发病。三、中医是如何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与西医诊断方法相同,请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西医篇)——无法根除的疼痛?
四、中医是如何辩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1、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要是湿热毒邪残留于冲任、胞宫,与气血搏结,聚结成瘀。故以血瘀为关键,病情缠绵,证候虚实错杂。临证需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辨别寒热、虚实。一般而言,本病以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多见,纯虚证少见。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配合清热利湿、疏肝行气、散寒除湿、补肾健脾益气等治疗。在内治法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直肠导入、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等综合疗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2、具体治疗方法请见下图
3、中成药治疗
(1)花红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湿热瘀结证。
(2)妇科千金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湿热瘀结证。
(3)坤复康胶囊每次3~4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4)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寒湿瘀滞证。
(5)妇宝颗粒每次10g,每日2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肾虚血瘀证。
(6)丹黄祛瘀片每次2~4片,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气虚血瘀证。
4、艾灸治疗
取穴关元、气海、神阙、中极。每日或隔日1次。
5、物理治疗
选择应用盆腔炎治疗仪及微波、超声电、激光治疗仪等。
6、中药外敷
(1)中药药包热敷:辨证选用中药,可选用化瘀散结灌肠液,用方巾浸湿药液热敷于下腹部或腰骶部(此方法月经期也可使用)。
(2)中药穴位敷贴:辨证选用中药,研末或制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关元等穴位。
7、中药保留灌肠
选用化瘀散结灌肠液,50ml/瓶,每日1次,1次1瓶,非经期直肠导入。适用于血瘀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