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传支(IB),是一种常见于鸡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造成鸡群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母鸡的输卵管损伤,是危害养禽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1当前传支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1.1呼吸系统损伤
育雏育成鸡感染传支常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水、呼吸啰音等症状。剖检时可见喉头、气管、支气管充血,黏液增多;气管或支气管内有黄白色干酪物;在支气管周围形成小的肺炎区等。呼吸型传支传播迅速,通常在易感鸡群内,48小时可传遍全群。单纯表现为呼吸型的传支一般死淘不高,大多不超过5%。当伴随有其它感染呼吸系统的病原体混合或继发感染时,往往表现出更严重的症状和更高的死淘率。
1.2肾脏损伤
表现为肾脏损伤的传支常被称为肾型传支。肾型传支主要发生于15-50日龄的雏鸡。病鸡表现出饮水量增加,排出白色稀便,脱水等。肾型传支感染鸡群的死淘率可高达30%。剖检可见死鸡肾脏严重肿胀,内部充满白色的尿酸盐沉积,俗称花斑肾(图1)。由于感染传支的鸡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几个月内仍然能够排出病毒,在免疫较差的鸡群感染传支后,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零星地出现新病例。
图1:传支造成的花斑肾
3生殖系统损伤
成年的产蛋鸡群感染传支后往往仅表现出轻微或不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但是会出现最多达50个百分点的产蛋率下降,伴随着蛋壳质量变差,蛋清变稀。由于目前我国针对传支的免疫密度较大,成年鸡感染传支十分少见。
5周龄以内的雏母鸡感染传支可造成输卵管的永久性损伤。在开产时,病鸡从外观上看第二性征发育良好,但整个鸡群的产蛋率往往比正常值低10%-20%,甚至更多。用手触摸病鸡腹部可摸到有波动感的囊肿,严重病例腹部明显膨大,常表现出蹲坐状。剖检可见输卵管萎缩,并出现囊肿积水(图2)。
图2:传支造成的输卵管萎缩与囊肿
2传支的诊断
表现出肾脏病变或输卵管病变的传支由于特征明显,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检查不难做出诊断。当诊断出现困难时也可借助实验室手段。在介绍实验室诊断前我们首先来简单了解传支病原体的病原学特点。
图3:电镜下的传支病毒
2.1传支的实验室诊断
诊断传支可采用病毒分离的方法。一般将分离到的样品接种于鸡胚或气管环进行培养。将传支病毒接种于10-11日龄的鸡胚,会导致鸡胚蜷缩,出血,肾脏出现尿酸盐沉积,俗称“矮小胚”(图4)。通过血清学方法或RT-PCR方法可确定我们分离到的是否为传支病毒。还可以采用实验室手段进一步确定分离到传支病毒的血清型。需要注意的是应仔细辨别分离到的病毒是否为疫苗毒。
图4:传支造成的矮小胚(左为正常对照)
由于病毒分离周期较长,在现场也可以通过检测疑似病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作为辅助诊断。当鸡群血清中的传支抗体出现异常升高时,认为鸡群可能感染了传支。传支病毒并不直接凝集鸡的红细胞,但是经蛋白酶等处理后的传支病毒可表现出此特征。因此可采用HI或ELISA的方法来检测血清中的传支抗体。注意一些ELISA试剂盒并不区分不同血清型的传支病毒所产生的抗体,因此无论感染的是何种血清型的传支,都可检测出抗体水平升高;而HI试验使用不同血清型的抗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传支的预防与治疗
3.1使用疫苗来预防传支
鸡群日龄越小,发生传支后造成的损失越大。种鸡群在开产前和产蛋中期接种传支灭活疫苗,能够为雏鸡提供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但是单纯依靠母源抗体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力,因此在雏鸡1日龄时就应该接种传支的活疫苗。此后蛋鸡在产蛋前还需要接种2-4次传支活疫苗;而肉鸡根据出栏日龄不同,一般还要接种至少1次传支活疫苗。在传支严重流行地区,建议在免疫程序中增加传支灭活疫苗。
3.2传支的治疗
目前针对传支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感染传支病毒的鸡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排毒。因此进鸡前彻底冲洗鸡舍,进鸡后杜绝传支病毒进入鸡场是预防传支最好的办法。雏鸡发生传支后,按照下面给出的方案处理能够相对减小损失。第一,提高鸡舍温度1~2℃,但同时应注意保持鸡舍的空气质量。第二,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停止添加任何损害肾脏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以减少肾脏负担。第三,增加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的供给。第四,提供充足的饮水。第五,可使用缓解肾肿药物减轻症状,使用没有肾毒性的广谱抗生素来预防继发感染。对于产蛋期发生输卵管萎缩或囊肿的母鸡,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挑出淘汰。第六,单纯肾型传支,可用w93活疫苗4倍剂量紧急免疫接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