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小鸭,尤其是2-4周龄雏鸭,发病率高达90%,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
鸭浆膜炎常见的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升高,流眼泪,流鼻液,轻度咳嗽和打喷嚏,淡绿色水样腹泻,行动迟缓,双脚麻痹,头颈后仰,抽搐,休克等,病程长的病鸭生长迟缓,常因眼鼻流出的多量浆液性或黏性分泌物,在眼周围留下一个湿润的污秽圈。
鸭浆膜炎解剖症状:剖检病死鸭最主要的病变是浆膜表面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肝脏表面和气囊最为明显。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鼻窦内有黏液脓性渗出物。脾肿大,呈斑驳状。
鸭浆膜炎发生的原因: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等都是重要的传染途径,育雏舍密度过大、换气不畅、潮湿、营养不良都是该病发生的诱因。
鸭浆膜炎的预防:加强饲养管理:给鸭群供应优质、全面、充足的饲料,保持合理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饲养密度,加强鸭只的运动,并及时更换垫料,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提高鸭子的体质。
鸭浆膜炎的治疗:(1)加强保温和通风,发病期间禁止鸭群下水。(2)抗菌消炎,由于现在疾病的复杂性,在临床上用药最好能配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这样效果会更好。
推荐一个组合,治疗鸭浆膜炎可以用温清灵+浆必治
浆膜炎特效药—浆必治,经典中药;易吸收;无抗药物,无药残,无耐药性;药效维持时间长:不复发、不反弹。
1、本品主要适用于鸭、鹅传染性浆膜炎、禽大肠杆菌、伤寒、副伤寒等。
2、临床表现症状如:站立不稳、软脚、眼睑肿胀、抽搐、前仰后翻、有的可见头颈歪斜、转圈、排黄白稀粪、水泻、绿色粪便等。
案例1。
山东菏泽的苏老板,手里是有只鸭子,自己还有两亩的鱼塘,平常鸭子大了,就在鱼塘上活动,在鸭子17日龄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雨,没有来得及把鸭子赶回到棚内,大部分的鸭子淋了雨,当天晚上就有出现腿瘸的鸭子,第二天出现零星的伤亡。苏老板是我们的老客户了,第二天一早就联系了我们,解剖之后,发现是有包心包肝的情况。给苏老板配了4天的药物,第二天药物就到了,幸亏是用药比较及时,投药第二天就止住了伤亡。
主治功能:
顽固型浆膜炎引起的病鸭的眼、鼻分泌物增多,排黄绿色稀便,运动失调,头颈战栗和昏睡,不愿走动,捆挤成堆。2-6周龄的中鸭大多数表现两腿软弱,不能站立,全身发抖,频频点头或头颈左右摆动,身体后翻或侧向一侧,挣扎时不停地拍打两翅,后蹬两腿。慢性病例,头颈歪斜,呈转圈运动,吃食困难,逐渐消瘦死亡。耐药型大肠杆菌:对头孢、丁胺、氟苯尼考无效的顽固大肠杆菌一天见效,白痢糊肛一天明显见效,单侧眼肿流泪及呼吸型大肠杆菌、心包炎、肝周炎等两天明显见效。
四、鸭鹅传染性浆膜炎综合防治:
鸭疫里默氏杆菌可经呼吸道、皮肤、伤口等途径感染。因此,为减少疾病的感染与发生:
一是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不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流行的禽场引进种蛋和雏禽;
二是要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加强鸭舍的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湿度,避免各种应激等疾病促发因素;
三是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四是要做好场地卫生工作,坚持消毒与防疫制度
治疗体会:鸭浆膜炎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在鸭子亚健康状态或天气突变容易发病。而且该病的病菌对一般抗菌药物极易形成耐药性,所以在治疗时一定要选择复方抗菌药治疗,而且量要给足。在和感冒混感时,绝不能忽视对病毒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