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西药相比,有着浑然不同的应用理论和使用方法。中药使用得体是药,可以减少发病,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给养殖带来莫大的效益;使用不得体则是无效投入。甚或加大疾病的损失。在养鸡生产中.特别是对于疾病的治疗,如果不使用中药则已,使用中药则应严格掌握其理论.遵循使用方法,不可与西药概而同论。
一、需掌握中药的作用原理
中药为什么不同于西药?是因为他的作用原理与西药有别。对于西药来说。我们会清楚地知道他是何种类型.是属于治疗细菌病还是病毒病的。我们可以根据疾病的感染本质而使用相应的西药.基本不需要细分疾病的证候阶段.但却需要了解病原的种类。中药则不然,因为中药对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疾病的寒热性质、机体的虚实倾向进行纠正和调理的过程。
使用中药防制疾病.基本上不需要了解病原种类,但却需要细分疾病的证候阶段。一个疾病固然可以说是由于某菌、某病毒的感染所致。但这些感染必定会造成机体的或寒、或热的阴阳失衡.或虚、或实的气血失调。使用中药治疗正是以此为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至于那些病原体(细菌、病毒),当机体阴阳趋于平衡。虚实得以调理,则病自除。
二、需了解中药(方剂)的寒热性质
寒药可治热,也可致寒;热药可治寒,也可致热。同理,补虚药可致实。泄实药可致虚。对于一个病证,中医理论强调,要“首辨阴阳,次分寒热”。这里的“阴阳”是疾病发生的部位。如表和里。“寒热”则是疾病的性质,如风寒和风热,风寒和风热是在表之寒热,但更有里实热证和里虚寒证之分.
使用中药也应具体情况具体选择。中药的每一个方剂,都是有着固定方证的。而这个方证也正是医者切合病证而设。“治热以寒,治寒以热”便是中医用药的明确说明.也是中药使用的唯一法度。因此,对于我们养鸡生产来说,由于所接触到的中药大部分全是成品药.这就需要我们首先了解药品的寒热之性。以便在使用中不致犯下“热热,寒寒”之错。
三、需要转换用药思维
我们常说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但更准确地说,一个高明的西医。达到确诊的最终阶段是辨别病原体,病原体一旦确准。即可以相应的使用敏感药物施以治疗,无论是表、是里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使用中药却需要转换这种思维.因为.中医所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那个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