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E2015翁建平教授从糖尿病分型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于在年8月26日~29日在南京召开。会上,医院翁建平教授做了题为“从糖尿病分型谈精准医学”的学术报告。现将精彩内容整理以下,以飨读者:
翁建平教授首先举了4个病例,虽然都是糖尿病,但每一个病例各有特点,有的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有的还不能明确地分型。这些病例在临床上常常见到,那末我们怎样对这些病例进行精准地鉴别诊断,怎样判断医治效果,如何精准地预测预后呢?
翁教授以这些临床医生不能不斟酌的问题引出了精准医学的话题。翁教授介绍了来自肿瘤学的启示,从诊断和医治的关系来看:传统的肺癌病理分型,不能指点医治;精准医学可以驱动基因突变检测,推动肺癌的精确份子病理分型,以便精准定位靶向医治人群;更进一步,可以驱动基因突变丰度检测,预测靶向对象的医治反应。那末我们糖尿病的分型是怎样的呢?
糖尿病的分型和病因机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两重影响。临床上鉴别分型需要斟酌的因素有:
1、诊断时的年龄:鉴别诊断价值低,没有绝对的界限。1型依然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2型也逐步成为儿童糖尿病的常见类型。而初诊年龄在20~50岁者,最难鉴别。
2、BMI(肥胖或代谢综合征):肥胖愈来愈常见,但BMI更合适作为阴性鉴别诊断,没有肥胖或代谢综合征者倾向于排除2型,更可能是其它类型。
3、β细胞功能:各型之间没有绝对界限。成年型1型,诊断时有残余的B细胞功能;长病程的2型,诊断时B细胞功能差。
4、自身抗体:与β细胞功能负相干,阳性率与种族、年龄有关。GAD抗体阳性率在中国糖尿病人群为5.9%,2型糖尿病滴度不随时间递减;诊断年龄越大,阳性率越低。
5、遗传标记:关于LADA的诊断分型还一直存在争议,是一个单独的亚型,还是成人1型的一个发展阶段?LADA被认为是1型和2型的混血儿。LADA与1型或2型在遗传标记上均有交叉。
翁建平教授提到,由于目前糖尿病的分型手段有限,在1型和2型之间,可能混淆着一些还没有分类的亚型。我们不由会有疑问:根据目前简单的数字诊断和粗略的分型,来指点医治方案真的很精准吗?
其实,糖尿病是异质性疾病,需要进行细化的疾病分型,并根据细化的分型提供相应的医治。做到糖尿病的精准诊断需要有良好的遗传学和表型基础,根据现有的基础,不足以支持精确的预测、诊断和医治。目前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没法做到“精准诊断”。
翁建平教授总结道:对糖尿病而言,“精准医学”目前只是科学理念,所需要的基础还很欠缺,需要大胆的尝试。
翁建平教授提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一名50岁的2型糖尿病女患者前来救治,目前我们医治方案的证据支持是通用经验惯例,医治方案也不调剂,每天需要数次指尖取血,用血糖仪测血糖;2年后我们会给她建立有DNA信息的健康档案,根据动态血糖数据调剂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及饮食建议,并植入微型芯片和智能信息装备进行血糖监测;而5年后,我们将从份子层面对2型糖尿病日趋加深认识,并根据基因分析调剂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我们希望该美好的愿景能够早日实现。
长按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清明节专题有一种幸福叫父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