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1,女,63岁,断经后出血,宫腔内可见息肉样病变
附件区包块形态僵硬,未见实性区及血流
术后病理示:伞部浆液性癌
case2女,58岁,断经后出血,术前超声提示:宫腔积液,输卵管积水
术后病理提示:输卵管腺癌伴鳞化
两病例,均为断经后出血,均有附件区类输卵管积水样改变,术前均未考虑恶性。文献报道输卵管癌临床症状三联症也不典型。
输卵管起源于副中肾管(Müllerian管),正常情况下位于子宫和卵巢之间的阔韧带内,起于宫角止于卵巢外上方,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及漏斗部(包括伞端)4部分。间质部与宫腔延续,斜向外上穿行于子宫角;峡部位于宫角外,长约1cm,壁厚腔窄;壶腹部最长(约占输卵管1/2),壁薄弯曲,黏膜皱襞复杂;漏斗部开口于腹腔,伞端内面纵行黏膜皱襞直接与卵巢密切接触,具有拾卵作用。输卵管病变,主要是炎性、妊娠,恶性少见。
输卵管癌的两种临床表型输卵管癌可分为经典型和伞端型两种表型:经典型肿瘤主要位于壶腹部管腔内,伞端常粘连闭锁,瘤体通常较大,破坏输卵管肌壁并可扩展到管外。这种类型已被大家熟知,诊断上没有困难和歧义。伞端型是近年提出的类型,肿瘤位于开放的伞端,瘤体虽较小,但易在腹膜和卵巢表面播散种植。因此,伞端型尤其是“早期”输卵管伞端癌,常以“隐匿癌”或“偶发癌”形式被发现。
以下为来自网络的输卵管恶性病变
因此对于断经后出血的患者,或者合并腹痛症状的要想到输卵管恶性病变的可能,尤其对于附件区形态不规则的囊性包块或囊实性包块,又不是典型输卵管积水影像的更应考虑恶性输卵管病变在可能,虽然本病发病率低,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