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接了孩子放学,开车准备进小区时被保安拦住,拿着测温枪要求测试温度,配合地打开车窗,保安很有礼貌地让我伸出手腕,我说:现在开始恢复测温啦?保安说:是呀,形势又严峻了。
的确,最近几天,形势又变得严峻了,这一波疫情也有了3点新型变化:
1、呈现多点零星散发的态势
这一波疫情的发生,没有出现集中式爆发,却变成各处开花,零星多点散发的态势,说明冬季还是属于疫情的高发期。目前,北京顺义,朝阳,辽宁的大连,四川的成都都有局部散发病例。
2、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
需要警惕的是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有症状的病例可以很快得到轨迹梳理,尽早排除密接人群,但是无症状感染者,而且不知道源头的病例,可能会导致疫情不知不觉被扩大,有防不胜防的感觉。
3、输入性病例被有效遏制,但输入性的冷链等存在隐患
目前,国家对于输入性的人员都要求隔离14天,预防措施做得比较到位,但是冷链的多方运输和网购的四处开花,让病菌有了进一步扩散的温床。输入型冷链食品可能有病菌存在,网购和外卖的食品中也可能随着这些食品进入个人家。
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对于家有学童的家庭,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放寒假,都在上学,在学校里属于密集型接触,更是需要多注意。
针对目前这种状况,分享一下我平日里做的防护措施:
1、公共场合口罩认真戴好
经历了一年的洗礼,我国对疫情的防范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很多人都产生了轻敌的思想,在乘坐公交车时,很多人觉得口罩很闷,经常只是虚挂在鼻子附近,起不到什么作用,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需要全程佩戴,可选择带呼吸阀的口罩,保证佩戴到位。
这里赞一下公交车的乘务人员,在观察到有人虚挂着口罩时,都会上前提醒,乘客们也都很配合。家长也要做好孩子们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们意识到随时随地都可能潜藏着的风险,让孩子们无论在学校还是其他公共场合都正确佩戴口罩。
2、上下学时的防护
孩子上下学时,如果家里有车子的尽量开车接送孩子上小学,之前有个朋友家里虽然有车,却很少开,她对车子有种天然的恐惧感,都是带孩子挤公交车,老公是坐地铁去上班,不过这一波疫情开始后,她也开始开车接送孩子了。
减少与外界公共场合的接触,也是很有力的防范措施。
3、回家第一件事是换衣服+洗手
我家习惯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换衣服,即便没有疫情时也是如此,外衣和家居服要分开放。回到家的第一件事让孩子把外衣脱掉挂起来,然后洗手,再换上家居服,冬季里都穿有秋衣,也可以直接穿着秋衣秋裤。
在洗手问题上,医务人员提倡洗手需要7步:
①使用流水,湿润双手后,涂抹洗手液后,手掌整体揉搓;
②洗手背的指缝间,双手交替进行;
③双手交叉洗指缝间,掌心相对揉搓;
④洗各个手指关节,弯曲关节,半握拳进行旋转掌心揉搓;
⑤洗大拇指,一手平伸,另一手握住大拇指进行揉搓,双手交替进行;
⑥洗指尖,指甲缝中容易藏污纳垢,要好好清洗指尖和指甲缝里的污垢;
⑦洗手腕,很多人容易忽略手腕的清洗,实际上,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手腕也多半暴露在空气中,洗手后别忘了清洗手腕,夏季穿短袖时还需要洗洗手臂。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光是应对疫情,面对平日里的其他病菌也是很有效的。
4、家里设立外出区和内部区
在家里门厅附近设立外出区,羽绒服和外衣可以直接挂在那个区域里,进门之后就把羽绒服和外衣挂在上面,穿在外边的鞋子脱下来放在鞋柜,不要带入客厅和卧室。
如果有可能,可以买一个消毒地垫,进门时给鞋底消消毒也是不错的。
5、按电梯按钮时戴手套或者用卡片
现在正值冬季,出门可以戴上手套,需要按电梯钮和摸一些公共区域,都可以戴着手套去做,我在超市里有时候需要店员帮忙时,发现店员手里会拿着一张卡片,在需要按的地方,就用卡片去按,这个方法也不错,包里可以带着一张小卡片,在需要按按钮的地方,用卡片去接触按钮,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6、网上订购的物品拿到手后需消毒
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主流,我的日常购物也都是在网上,拿到物品后我会戴着手套把外包装去除,再喷洒一些消毒酒精进行病菌消杀;生鲜食品类会煮一下,不吃生食,全部都煮后再食用。
7、减少公共场合聚餐
这次北京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去庆丰包子铺吃包子后,又传染了两名包子铺的员工,这波疫情的传播形式很严峻,能够通过多种介质传播,因此,减少外出就餐保护家人和他人的安全。孩子爱吃的那些快餐店,也不要带孩子去了。
结语:
冬季对于病菌来说,是反扑的时机。正好看到钟南山院士提醒大家:
1、双节没必要禁止出行,但确实要更加注意,不要去国外
2、不要去现在列为中风险地区;
3、冬季不会出现大规模爆发,但警惕环境传人;
4、打疫苗一般一个月后才有效果,打了疫苗也要预防;
5、牢记三点: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
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