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流行病学显示
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和鹅,各种品种的鸭和鹅等都可以感染发病。一般情况下,1~8周龄的鹅对自然感染都易感。尤以2~3周龄最易感,1周龄以内很少有发生本病者,8周龄以上发病者亦很少见。因此,该病多流行于肉鹅群。鹅群感染RA后,每天都会出现少量病例,并陆续出现死亡。日死亡率通常不高,但由于发病可持续到8周龄,故总死亡率可能较高。死亡率高低与疾病流行严重程度和采取的措施有关,由5%~80%不等。RA可经呼吸道或皮肤的伤口(尤其是足蹼部皮肤)而感染。经静脉、皮下、脚蹼、眶下窦、腹腔、肌肉、气管途径感染均可复制出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甚。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症状及诊断
鹅群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采食量明显下降。病鹅精神沉郁,卧地不起。眼和鼻有分泌物,常使眼部周围羽毛潮湿或粘连脱落。鼻孔堵塞,咳嗽和打喷嚏,呼吸困难,张嘴喘气。排白色和绿色稀粪。站立不稳、头颈震颤、浑身哆嗦、摇头晃脑、前仰后翻,部分病例头颈歪斜、转圈或倒退。有的病例跗关节肿胀,跛行。感染鹅生长受阻,在同一日龄的群体中可见大小不一者。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头颈震颤、摇头晃脑、前仰后翻和歪脖转圈等症状可作为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再结合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的病理变化,可与多种疾病相区分。但与大肠杆菌病及沙门氏菌病的某些病例有相似的病理变化。确诊需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制措施。
1、最重要的是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2、实施“自繁自养”制度是控制本病传播的重要手段。3.若不具备“自繁自养”的条件,也需尽量保持进雏来源单一。4、最好实施“全进全出”制度,便于对养殖环境彻底消毒。5、加强装苗器具和运输工具的消毒6、每天清理鹅圈,保持地面干燥、舍内适当通风、避免过度拥挤、减少应激因素等管理措施均有利于本病的控制。7、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配合使用其他措施,如消毒和敏感药物防治,可弥补疫苗的不足。8、药物防治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手段,投喂合适的药物可减少本病的死亡率。RA对多种药物敏感,但这些药物较易产生耐药性。以上就是我向大家总结的常用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危害危害与预防措施!"的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下面